读书笔记 | 首席增长官
感谢 GrowingIO 送来《首席增长官》一书。
互联网用户增长速度放缓导致人口红利衰减、流量红利萎缩,企业也从粗犷的运营方式改变为精细化运营。而数据,则是驱动精细化运营的关键。正像彼得德鲁克多所说:如果你不能衡量,就无法增长(If you can’t measure it, you can’t improve it)。
如何做到数据驱动运营、数据驱动增长,《首席增长官》这本书给了一套系统化指南。书的作者张溪梦(Simon),GrowingIO 创始人,有着丰富的数据分析经验,亲手建立 LinkedIn 将近百人商业分析和数据科学团队,支撑了 LinkedIn 公司所有与营收相关业务的高速增长。
《首席增长官》主要包括「道——增长的价值认知」、「术——增长的方法论」和「器——增长工具的运用」三方面,涵盖了增长基础知识、增长团队建设和增长实践,算是比较全的增长知识体系了。美中不足的是书中有些知识点略微概括,没有详细展开描写,无法「尽兴」。下面是我的笔记:
首席增长官的职责
- 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高效业务增长体系
- 建立增长团队,打破部门间的隔阂,优化内部资源
- 管理公司的新产品策略以及研发,特别是产品创新以及相关投资并购
增长团队的组建和分工
增长团队组建思考
- 产品:产品有没有通过核心价值测试(产品和市场匹配,Product/Market Fit,PMF)?
- 文化:能否得到高层的理解和支持?
- 资源:能不能拿到需要资源和工具?比如工程师、设计师资源。
- 流程:有没有设计好增长团队的工作流程和增长思路?
- 人员:能否从内部组建一个跨部门的团队,该如何架构这个团队?
- 突破点:有没有想好最初 90 天的聚焦领域?
增长团队的人员分工
- 产品经理负责产品内激活、留存和传播机制的开发和改进。
- 营销经理通过搜索引擎、社交、邮件等各种可量化的渠道获取和留存用户。
- 工程师、设计师、产品、营销经理紧密合作来设计和上线各种实验。
- 数据分析师负责提供各种用户行为数据,分析实验结果,为增长寻找灵感。
- 增长团队的负责人需要最终对用户增长的指标负责。
增长团队的工作流程
从增长指标开始找到小的聚焦领域,产生想法、上线试验、分析数据、应用结果,这几步不断循环,直到关注的指标有一定改善。
增长团队需要关注的指标从大到小依次是公司的「北极星指标」、「聚焦领域 KPI」、「试验结果指标」、「试验数量」。这四个是衡量增长团队比较重要的指标。其中,试验结果指标要具体到每个试验,最终的结果是更好还是更坏。很重要的一点是,增长团队每周需要选择固定时间,整个团队(包括管理层)一起讨论试验的结果和心得,从而明确下一步的重点。
企业增长周期
- 问题和解决方案匹配时期:发现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
- 最小可行性产品时期:用最小成本去试验产品
- 产品和市场匹配时期:衡量契合,用户有足够的黏度、留存
- 渠道和产品匹配时期:大量资源投入,迅速复制和扩张有效的渠道
- 成熟期:继续测试发展并扩大购买力和未覆盖新用户的渠道,以及并购
增长框架
- 学习引擎模型(PIMAO):计划(Plan)、投入(Invest)、衡量(Measure)、分析(Analyze)和优化(Optimize)
- 用户增长模型(AARRR):获客(Acquisition)、激活(Activation)、留存(Retention)、营收(Revenue)和推荐(Referral)
增长目标:北极星指标
北极星指标(North Star Metric),又叫做唯一重要的指标(One Metric That Matters, OMTM)。之所以叫北极星指标,是因为这个指标一旦确立,就像北极星一样指引全公司上上下下向着同一个方向迈进。
北极星指标的重要性
- 明确指标指引,集中火力抓重点
- 共同的目标可以把团队调整到同一个方向上,并明确任务优先级
- 设定目标,针对性上线各种项目和试验,提高行动力
制定北极星指标的标准
- 产品的核心价值是什么?这个指标可以让你知道你的用户体验实现了这种价值吗?
- 这个指标能够反映用户的活跃程度吗?
- 如果这个指标变好了,是不是能说明你的整个公司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?
- 这个指标是不是很容易被你的整个团队理解和交流?
- 这个指标是一个先导指标,还是一个滞后指标?
- 这个指标是不是一个可操作的指标?
注:寻找北极星指标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,可能需要多次尝试和改版。
数据分析的八种方法
- 数字和趋势
- 维度分解
- 用户分群
- 转化漏斗
- 行为轨迹
- 留存分析
- A/B 测试
- 数学建模
数据驱动增长实战
市场营销:渠道、流量、转化
- 优化获客渠道
- 监测投放链接
- 优化落地页面
产品研发:数据驱动产品优化和迭代
- 产品想法和验证
- 产品功能评估标准
- 数据埋点和验证
- 产品实验和分析
- 指标观测和学习
运营:用数据分析做运营增长
- 流量运营:流量概览指标体系、多维度的流量分析、转化漏斗分析
- 用户运营:精细化运营、提高用户留存
产品运营:用数据分析和监控功能
- 监测异常指标,发现用户对你产品的「怒点」
- 通过留存曲线检验新功能的效果
内容运营:精准分析每一篇文章
- 基于内容的推荐
- 基于用户的推荐
数据分析师:用数据驱动增长
一个完整的企业数据体系涉及到多个环节:采集、清洗、转化、存储、可视化、分析、决策。这是一个长链条的决策流程,不同环节工作内容不同,消耗的时间和产生的价值也相差甚远。
一个优秀的数据分析师应该以价值为导向,首先是善于通过自动化、工具化方案缩短金字塔下部的时间投入,同时紧密结合产品、运营、销售、客户支持等实践,支持各业务线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,直接辅助商业价值的产生和增长。
三种数据人才
- 数据工程:后端工程师、大数据工程师
- 数据分析:数据分析师、商业分析师
- 数据建模:数据科学家、建模工程师
两种组织架构
- 注入式:每个业务部门都有自己的数据分析师团队。优势是业务团队对数据人才的需求相对灵活,也更贴近实际的业务场景;劣势是相互独立,可能做同样的事但又相互不知晓。
- 集中式:数据分析部门是统一的组织架构,团队组成、招聘由分析团队主导;根据各部门需求,分配到具体业务组支持工作。优势是可以统一调配资源,确保大家不做重复工作,同时潜在可能产出跨部门的解决方案;劣势是日常工作的优先级往往由分析部门和业务方联合制定,分析师相对于业务的理解会受到影响。
五种基础技能
- 数据技术
- 可视化
- 统计基础
- 建模能力
- 业务思维
四种增长思维
- 全局观
- 专业度
- 想象力
- 信任度
作为 GrowingIO 创始人和书的作者,书中难免在介绍方法论时引入自家产品,虽有广告之嫌但也无可厚非,介意者可选择性阅读。总之,推荐阅读。本书适合阅读人群:企业管理者、市场人员、运营人员、产品经理、数据分析师、工程师。尤其是企业管理者,增长团队没有公司高层管理者的支持,很难进行。